而如果大人们在此期对孩子的努力采取十分苛求的态度,那么不论孩子的实际水平如何,他都会产生自卑感,并进而丧失做一个有社会价值的人的信心。很多时候这种自卑往往和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并不匹配,比如,一个在别人眼里很优秀的人确可能有严重的自卑,其实,这种令人费解的情况的根源往往就在于他小时候被大人过多地忽视、责备甚至拒绝,孩子在学习中从来没有获得过乐趣和体会过自豪感,那么他丧失的就不仅仅是对勤奋的信心,还有对自己和他人的信心和信任。
如果大人们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,以成绩作为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准,那么这样的孩子有可能过分看重学业成就和地位,以至于误以为学习就是一切,对人类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方面视而不见。
而童年期的社会交往主要是指儿童与同龄伙伴的交往。伙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。这种伙伴关系对他们人格发展和社会性(包括道德)发展,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。他们在特有的儿童社会中,通过解决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、解决个人与伙伴成员之间的矛盾,学会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立场,经验协同和竞争之间的矛盾。他们在这种横向的人际交往中学习社会生活所必要的技能和态度,使社会性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。